最新消息
28
2015.12
2014年6月新聞稿


「中國特色的新聞管制」不應出現於台灣


(台北訊)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(新防會)完成觀察報告,指出張志軍6月25日來訪,是中國國台辦主任之首見,廣受注目。其間有些媒體處理新聞,出現「主觀建構」編寫,未能平衡報導,也未掌握抗爭活動,致生偏頗,甚至有如「官方文宣」,易生誤導。新防會呼籲新聞界,回歸專業,以助公眾衡平理解兩岸對等交流。

新防會說,張志軍訪問期間,《新頭殼》記者因採訪黑島青阻路抗議事件,遭警方威脅逮捕;《自由時報》等媒體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遭警察偷襲。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為此發表聲明,抗議警方侵害新聞自由,要求警政署查明並公開道歉,但部分媒體對此一字不提。如此自我限縮,已不合新聞自由自主精神,亦違背新聞記者基本信條(「威武不能屈、富貴不能淫、貧賤不能移」)。

各主要報紙處理「張志軍訪台灣」新聞,其有違新聞專業規範者依序為:中國時報8則、聯合報5則、聯合晚報5則、蘋果日報1則、自由時報1則。合計20則。(參見附表)。

新防會的「張志軍訪台灣」新聞觀察報告,是以自由時報、蘋果日報、聯合報、中國時報及聯合晚報等五家主要報紙,比較其新聞處理,大致以有無檢具消息來源、是否落實新聞查證、實質平衡報導與否、新聞編寫是否公正客觀真實,及有無善盡媒介責任等,作為觀察標尺。

新防會說,兩岸新聞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,但新防會觀察媒體處理「張志軍訪台灣」新聞的主要缺失,發現泰半有違新聞專業。包括未能充分反映張志軍的若干行程新聞事實,像二次「王張會」,卻在張志軍廣泛接觸台灣基層身段放軟,大作文章;而忽視係由其統戰部門自建的台灣村里鄰組織系統安排。其次,衝突性新聞處理淡化,並隨中國媒體敲鑼打鼓起舞,均為詭異的新聞報導現象之一。

新防會指出,相關的抗議性活動報導,包括公民團體人士住宿桃園機場諾富特飯店,警方沒有搜索票以粗暴破門企圖強制驅離,形同軟禁公民涉及違法違憲問題。另外,警方執法亦違反比例原則,動輒驅離抗議民眾,且對民眾及記者動粗、妨礙媒體採訪,不但違反相關法律條文,也事涉侵害新聞、言論及集會遊行等自由,均未做應有的探究。

尤有甚者,在張志軍訪問期間,主辦單位採中國模式嚴管新聞採訪,類如中國才有的「專屬採訪證」、「場次證」、「隨車採訪」等新聞採訪管制。同時,陸委會連安排採訪事宜也向「中」看齊,竟罕見地以北部、高雄、台中為區分,發放「分區採訪證」;甚至每個分區、每家媒體都有人數上限。種種限制採訪的做法前所未見,實務上猶如具「中國特色的新聞管制」出現於台灣,實大開台灣新聞自由倒車。
新防會指出,不僅張志軍之行如此,在七月江西省委書記強衛來訪期間,「新唐人電視台」、《大紀元時報》記者被限制採訪,甚至出現阻擋台灣記者,「只准大陸媒體進場(報導)」的離譜現象。台灣多年奮鬥、得來不易的新聞自由,顯因接待中國黨政官員而遭大幅限縮,深值得國人警覺關切。

新防會說,「無疆界記者組織」(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)在「2014年全球新聞自由度(Press Freedom Index)」報告指陳,香港回歸中國後,新聞自由由第18名一路下滑至第61名;台灣則由去年的第47名再滑落到第50名(至於中國,一向被列為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,更大幅降等至第171名)。而國際記者聯盟亞太區主席賈魁派克(Jacqui Park)更認為,中國政府拒發一些外國媒體記者簽證,「顯然是利用收回或拒發簽證給記者,做為審查的工具。」

新防會強調,媒體負有守望、監督、教育等職責,理應落實台海兩岸「對等開放」、「保障人民福利」及「維護民主自由和國家安全」等基本立場,充分發揮「第四權」功能,使資訊透明化、新聞專業化,才是正道!
 
 
 
「張志軍訪台灣」新聞評比
則數
報名
未符新聞倫理規範 更正部分
中國時報 8 0
聯合報 5 0
聯合晚報 5 0
蘋果日報 1 0
自由時報 1 0
合計 20 0
 
★    各主要報紙的「張志軍訪台灣」新聞評比,有違新聞專業規範者。依序為:中國時報8則、聯合報5則、聯合晚報5則、蘋果日報1則、自由時報1則。合計20則。
 
新防會新聞觀察報告主持人/呂一銘(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)
0912270986